中资银行净利润去年创下新高,似乎并没有受到中国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这是否意味着,银行业可以免受经济下行的影响呢?
未必。
银行业的反应往往有一定的滞后性。只有在一段时期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才会在银行的营收中有所体现。
以不良贷款为例。在下降趋势持续了几年之后,不良贷款的比例终于开始上升,虽然涨幅不大。按资产总量计算,中国最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的不良贷款去年第四季度增加了人民币38.2亿元(约合6.06亿美元),中国第二大银行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的不良贷款增加了人民币62.7亿元。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 Ltd.)的不良贷款在第四季度增加了13.9亿元。(在中国,不良贷款指的是变成坏账的几率在30%以上的贷款。)
规模较小银行的不良贷款水平也在增长。中国最大的非国有银行中国民生银行(China Minsheng Banking Corp.)2011年不良贷款增加了人民币2亿元。兴业银行(Industrial Bank Co.)的不良贷款去年增加了人民币9,900万元。
更能说明这一问题的是,中国银监会的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比例在第四季度较第三季度上升了0.1个百分点,这是该比例过去六年来首次上升。
银监会没有给出原因,但是中资银行本周发布的年报提供了一些线索:房地产市场可能是罪魁祸首。
中国建设银行表示,在该银行的所有不良贷款中,与房地产业有关的不良贷款同比上涨了20%。民生银行说,其房地产融资业务的不良贷款比例为1.72%,大大超过了其0.63%的总体不良贷款比例。
两年来住房价格一直在承受压力,但直到现在我们才在银行的年报中看到了相关迹象。问题是,投资者是否看到了更多问题数据出现的可能性。
从2009年到2011年这三年里,中资银行共发放了25万亿元以人民币计价的贷款,其中约有40%的贷款流向了政府主导的基建项目和楼市。
今年的第二季度将是房地产贷款和地方政府借贷的还款高峰期。广发证券(GF Securities Co.)分析师沐华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说,由于经济减速,我们预计可能出现更多的不良贷款。
中国的金融服务公司诺亚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Noah Private Wealth Management,简称:诺亚财富)说,共有1,172.5亿元的房地产信托产品将会在今年到期,高于去年的470.5亿元,这给房地产开发商的现金流造成了巨大压力。
分析人士说,除了房地产,地方政府借的贷款将为银行带来更大的挑战。据一些银行高管估计,中国10.7万亿元的政府贷款中,有三分之一将在今明两年到期。
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的分析师廖强说,中国中央政府可能会给予地方政府债务一定的宽限,以防不良贷款激增。他说,尽管如此,房地产开发商以及供应过剩行业的制造企业仍会不时地面临由政策引发的再融资不确定性。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周一在香港说,考虑到中国经济很可能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他对该银行的资产质量持乐观态度。他说,不良贷款的水平是可控的。即使是比以往有所增加,总量还是很小,而且增长很可能也是暂时的。